#不實用的主持工作坊精華分享
#趴萬
上個月剛結束的主持工作坊,除了一般常見的主持工作的事前準備以外,我還有提到一些不同場合的主持應用,包括上廣播節目啦、婚禮啦、抗議啦等等。
趁著今天這個 #勞基法修惡 的時候呢,不如來講一下在街頭運動或陳抗現場,我們會需要什麼樣的說話技巧吧。
通常一個現場需要主持人,就表示必須有一個人能掌握活動的流程和狀況,把整個場子的秩序扛起來,並且視情況給予現場指示,做到傳遞訊息的工作。
而根據場合的不同,主持人說話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。
比如說,以一個社運、抗議現場而言,主持人的說話必須慢而有力,平常的語速在這樣的場合都太快了些。講得慢,才能把訴求和訊息,非常清楚而有力道的傳遞到每個聽眾的耳朵裡,同時也才能傳送到比較遠的位置(尤其是在前導車上用大聲公講話的時候),用聲音把整個現場連結起來。講話如果太快,大家只能聽到很像雜訊的聲音,無法辨識內容,這樣群眾很快就會不耐煩。
另外,在這樣的現場一定會喊口號,口號必要簡短而清楚好記,配合比較慢的語速,但要鏗鏘有力的營造高昂的情緒,帶領大家重複。煽動是必要的,因為這樣才能累積足夠的能量把人凝聚在現場,並且隨時提高警覺,反應現場的狀況。
這是一種鍛鍊自己判斷場合特性,設定說話方式的練習,主要是想強調,在平常時候就可以透過觀察來思考不同場合所需要的表達方式,這會讓自己在臨場應變的時候有比較多的餘裕和心理準備。
當然,很不希望大家會有在這樣的場合「練習」的機會,但也許有些時候,我們是需要到現場,堅定而有力的喊給功德院們做功德的長官委員們聽一下。
ps.這個經驗是2014年3月22日晚上,在立法院青島東路側拿麥克風主持的時候領悟到的。今晚有那麼一瞬間我以為政黨還沒輪替。